每天放屁数十次,27岁姑娘竟查出肠癌!有一种屁

来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如果一个人只是放屁次数增加,身体并没有其他的异常反应,那么一般情况下并非大肠癌造成的。如果出现以下5大“信号”,其中包括大便的一些异常,就要考虑大肠癌的可能性。 还

如果一个人只是放屁次数增加,身体并没有其他的异常反应,那么一般情况下并非大肠癌造成的。如果出现以下5大“信号”,其中包括大便的一些异常,就要考虑大肠癌的可能性。

还有的患者因为出现便血症状而误以为是痔疮,结果耽误了治疗。

肠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有的可能只是腹部不适或者腹胀,这也是很多人并不在意的原因。

?

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

最近发现自己除了屁多之外,还经常腹泻腹痛,但她以为是自己吃的太辣,导致肠胃不适,就没有在乎。

屁多和肠癌到底有没有关系?肠癌的真正发病信号有哪些?又应该如何预防肠癌?小编这就带你去了解一下!

03

不同的屁反映不同的身体状况

?

由于结直肠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50岁以上的人,每10年至少做一次肠镜筛查。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40岁以上每5年就应该做一次肠镜筛查。

放屁和肠癌,有什么关系?

比如说数日不放屁,腹痛阵阵,往往是肠道梗阻的征兆;屁声连连作响,则可能与消化不良或过多食肉类有关;如果屁声如雷,却不太臭,则大多数是因为贪食含淀粉过多的食物。

肠道和屁关系挺大,屁含有400种成分。放屁的有无或多少并非小事,还可能反映机体某些器官是否正常。

目前我国肠癌患者人数逐年上升,每年超过37万新发病例,死亡病例超过19万,也就是说大约每3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肠癌。

再如老年人及习惯性便秘者,因肠腔缺乏张力,推动力差,产气就多等都是屁多的原因。

也有些人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里急后重。此外,大便也会出现变形、变细等表现。

不过,放屁多不应该作为肠癌的判断信号,考虑到肠癌的情况较为复杂,放屁多也只是部分肠癌患者的症状之一。因此,放屁多也不要过度紧张。

我国大肠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在五十岁左右,并有提前趋势,因此,预防肠癌,至关重要!

4、腹痛腹胀不适

再次提醒:如果出现便血、肛门疼痛、肿物脱出、便秘等高危症状,尤其是35岁以上人群,请务必重视早期筛查,尽快到医院做个检查!

肿瘤生长需要大量血液供应,所以随着肿瘤的逐渐增长,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另外,便血也可导致贫血。

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少喝酒精饮料。

哪些人是大肠癌高危人群

2、大便出血

3、贫血

6、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

2、喜不良饮食人群

(高质量生活家)

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

高热量、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极易诱发大肠癌。因此,“无肉不欢”和不喜蔬果的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02

防肠癌,建议这样饮食

但是直肠癌因为靠近肛门,便血为鲜红色,和痔疮出血很相似,所以容易被误认为是痔疮出血,而当作是痔疮来处理,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1、大便习惯及形状改变

右侧结肠在解剖上具有腔大、壁薄的特点,肠腔内容物多为液状,肿瘤可以向肠腔内生长,60%~70%的中后期病人可于右侧中腹部触及质硬肿块,这是右侧结肠癌的一个征象。

这是来自《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的一个病例:

01

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同样容易发生大肠癌。

排便习惯与大便性状的改变是多数肠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早期可出现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5、有结肠息肉病史人群

?

当肠癌出现糜烂、继发感染时,由于相应肠段蠕动增加和痉挛,可出现腹痛。部分患者以持续腹部隐痛为首发或明显症状。

27岁的小敏(化名)是一名公司白领,最近不管她吃什么,总是屁特别多,尤其是在电梯里面,弄得自己非常的尴尬。

在一级亲属当中,也就是兄弟姐妹和父母有人罹患胃肠道肿瘤,那么您也就进入到了高危人群。

1、中老年人群

父母发现了晓敏的异常后,马上让她去医院看看。做了肠镜及CT后,病理结果显示:肠癌Ⅲ期。

有大肠息肉的患者也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因此,为防止癌变,应定期行结肠镜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及时处理。

文章来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gsynkzz.cn/zonghexinwen/2022/0606/1489.html



上一篇:实用有个性 - 斗鱼DKM180热拔插键盘与定制白轴
下一篇:南湖新闻网丨“新型保护套”获批国家实用新型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投稿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辑部|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版面费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