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中国古代墓志形制变迁中的设计思想内蕴(2)

来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简单形式与时代语境的对应 墓志一旦在丧葬文化中得以重视,设计的造型、版式和志文还是讲究的。但是,墓志形式变迁在时局动荡之际出现了一些反常

3.简单形式与时代语境的对应

墓志一旦在丧葬文化中得以重视,设计的造型、版式和志文还是讲究的。但是,墓志形式变迁在时局动荡之际出现了一些反常的简单形式,实际上反映出的是葬者不得已为之的实用之举。

南朝宋、齐、梁、陈政权偏安江左,克复中原无望,归葬祖茔无期,加之碑禁复严,墓志则兴。以致南齐王俭云:“慕铭不出礼典,近宋元嘉中,颜延之作《王球石志》,素族无碑策,故以纪德。自尔以来,王公以下,咸共尊用……。”[6]文献记载墓志流行的例子很多:《良吏·伏陋传》卷五十三、《梁书》卷四十《刘显传》《南史》卷四十二《齐高帝诸子上·萧子云传》等均有记载。不过,从大部分南朝墓志看,上至王公,下至将官及其家属,几乎都是石质,多数作扁方形,平放于墓中,故背面不刻字,不设志盖,形式简单实用。

东汉末到隋统一南北期间,战乱频发,天下纷乱,人口迁移频繁。一些客死他乡的人籍以墓志这一实用和隐晦的形式藏于墓中,以期后来能叶落归根,让子孙迁葬故土,这时间墓志形制大多不太讲究,其重要原因就是要等以后再迁,能表达主人身份就可以了。魏孝文帝期间:“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迁洛之人,自兹厥后,悉可归骸邙岭,皆不得就恒代”[7]。动乱之际,许多鲜卑贵族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下,设一墓志,以待时机让子孙迁葬归北。故形式就讲究不得,也确实是无奈之举。

二、 实用间以浮华——墓志版式设计的内核

墓志版式设计包含字体选择、平面的装饰、文体格式等要素。从墓志版式的纵向变化看,起初的实用到后来的间以浮华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志文的简繁之异,也是因人因风气而变,“格式”还是固定的。当然,版式的变化不是直线式的,在时移事易中墓志版式也有特殊的变化。

1.文体格式的渐进过程

从志文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志文心理受为亡者讳和为尊者颂的某一暗示,与当前产品设计中的“广告”功能颇有相似之处。墓志通行后,志文除了实用的表事功能外,一般都是生平和事迹叙述及歌颂浮华的综合体。

《仪礼·士丧礼》曰:“为铭各以其物……书铭于末,曰某氏某之柩。” “曰某氏某之柩”,此时有墓志之功用的铭旌等形式就是简单的一句话。武威出土的汉代明旌也就是:“姑藏北乡阉道里壶子梁之柩”,“平陵敬事里张伯升之柩,过所毋哭”。言之寥寥,不事铺排,至今一般家庭设置牌位和棺椁,文体格式还是有相通之处,实用为上。

东晋墓志志文结构常分为三部分:即开始记墓主姓名、历仕、里贯;旋记生、卒、葬日期及葬地;再记祖考子女姻亲姓名、官职,其时“铭辞浮华”还没有盛行,志文在竖式版式的总体控制中,文体格式渐有规范,志文也不讲究文辞之美,倒是情真意切,仅以表事和述怀为主,充分反映了墓志铭文开始的实用品质,文体结构简洁实用。

志文文体和版式至南北朝时期又有发展,格式中在前面加一题首,如“宋故建威将军齐北海二郡太守—乡侯东城城主刘府君墓志铭”(《刘怀民墓志》);“齐故监余抗(杭)县刘府君墓志铭”(《刘岱墓志》)。内容除东晋墓志所记三方面之外,更列叙生平事迹,且系之以铭。铭辞位置或放在志文前面,或放在志文中间,尚未定形。此时,中原士族子孙归葬旧地无期,墓志又是与“禁碑”政令之后的折中,所以志文渐长,文采渐丽,“墓志铭”正式成为一种文体。而此时文学领域铺排浮艳之风盛行,南朝的文风浮华奢靡,铺排征伐,也是与时代同步的。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墓志铭文风一旦确立,撰写墓志铭也就成了一种职业,南北朝后期,墓志志文结构开始有撰书人姓名,“中唐以后,几乎都必有撰、书者姓名了”。在墓志版式设计上,以撰、书者名字刊刻其上,则可以显示墓志铭的来头和渊源,也可能是“以俾后昆”的一种方式,实用中还是掺杂了好名的心态。对于墓志文体来说“题名+正文+撰(书)者”这一典范格式就定型了。

1955年,在西安西郊出土了袄教徒苏谅妻马氏墓志,志文为汉文与波斯婆罗钵文合刻。辽代墓葬中除了发现过大批的汉文墓志外,在辽宁地区翁牛特旗毛不拉拉沟出土的《故耶律氏铭石》,阜新卧凤沟出土的《许王墓志》及河北兴隆县金国贵族萧仲恭墓出土契丹文字的墓志;阿鲁科尔沁旗出土的《北大王墓志》和朝阳柏木沟《耶律延宁墓志》同列汉文、契丹文字。在清朝,一些皇室贵族的墓志亦往往满汉文合璧,北京碑刻博物馆所藏的传教士的墓志、墓碑也多为汉字和其他文字的融合,纹饰上还出现了橄榄枝、十字架、联珠纹等西方的装饰语言。以上版式的墓志设计,在尊重亡者身份的同时也显示了墓志版式设计的实用特质。

文章来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gsynkzz.cn/qikandaodu/2021/0321/707.html



上一篇: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谈韩柳古文运动
下一篇:艺术创作与美的关系以竹工艺器物创作为例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投稿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辑部|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版面费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