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艺术创作与美的关系以竹工艺器物创作为例(2)

来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竹工艺器物的自然与实用之美 柳宗悦是日本著名的民艺理论家,他定义的“民艺”是指普通平凡的器物,是民间手工艺的工匠制造的,在平民日常生

四、竹工艺器物的自然与实用之美

柳宗悦是日本著名的民艺理论家,他定义的“民艺”是指普通平凡的器物,是民间手工艺的工匠制造的,在平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工艺制品或器具。竹工艺器物也包含于其中,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到的。在这里根据柳宗悦所提出的工艺美的方向与标准,用来考察竹工艺器物之美。“民艺之美反映着生活在自然之美中的国民生活。只有工艺之美才是亲切之美、温润之美。”在柳宗悦看来美的事物不一定是漂亮的,是吸引人眼球的。有些人认为美对于生活来说并不重要,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物质需求满足之后,满足精神需求的重要性。柳宗悦将工艺的美分为了实用之美、自然之美、传统之美、健康之美等。

器物的美并非源于制作者的能力,还有源于自然之美,并不完全是造作之美。器物的材料源于自然的给予,不同的种类、特殊的材料都是天然的恩赐,也是这种特色造就了自然之美。忽视了材料也就忽视了器物上的美。天然的美体现在选材的天然,没有过多的人为痕迹,竹材的选择需要质地优良,制成的器物要稳定,造型简朴,重视器物表面的处理。这些是确保耐用性的重要条件,也是确保美的要素。

柳宗悦在作为日本民艺运动宣言的《日本民艺美术馆设立趣意书》中写道:“民艺品中含有自然之美,最能反映民众的生存活力,所以工艺品之美属于亲切温润之美。在充满虚伪、流于病态、缺乏情爱的今天,难道不应该感激这些能够抚慰人类心灵的艺术美吗?谁也不能不承认,当美发自自然之时,当美与民众交融之时,并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才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人类生活。”手工之所以能够受到喜爱,是因为机械抹杀了自然的造化。一件手工艺器物“美”的原因在于它经历了无数代工匠的传承,继承了优秀品质的传统与民族精神,因为是手工艺的制作所以充满了自然的美与人的情感。

柳宗悦曾经谈到器物之美与实用的关系:“工艺的本性中有‘用’,因而工艺的器物之美离不开‘用’,这是明确的。在这里,美的基础是‘实用性’,实用性决定了美的性质。”从中国古代竹工艺器物的历史可以看出,人们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与生活条件,早期竹工艺器物首先表现的就是实用性的原则,以实用为目的进行创作体现。以美为目的制作的器物往往会背离实用而显得不完美,缺少了实用性就不会产生工艺之美。器物的美是在实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美好的器物能够带来美好的生活,制物者想要器物获得人们的喜爱就需要以实用为目的进行创作,人与器物是不可分割的。“用是向主人的奉献,爱是向器物的回赠,只有在两者的交互过程中,才能培育出工艺之美。器之美是对人的奉献,由人们播种、培育,结出爱恋之果实。在器物与人的相恋中,产生了工艺之美。”发现美需要对美有着深刻的认识,这样也能够提升生活品质,更好地滋养心灵。所以工艺的创作是要将美与实用相互结合的,工艺美的本身还是要回归“用”的本质。“美不能只局限于欣赏,必须深深地扎根于生活之中,只有把美与生活统一起来的器物才是工艺品。”用与美的结合就是工艺,离开了用途,美就无法约束,离开了实用,工艺就不再是工艺而是美术。器物失去实用价值的同时也失去了美。器物为现实世界而服务,它离不开用途,我们从早到晚都被形形色色的器物所包围着,它为实用而服务,而发挥作用。

艺术创作的本质特征是表现美,中国古代的竹器价值不仅仅在于实用之美,它还可以体现出中国传统的造物智慧与文化,古人在长期加工、使用竹器的过程中已经赋予了竹工艺文化丰富的精神,渐渐地竹工艺器物在走进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进入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逐渐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竹工艺文化精神,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通过这其中的“精神”可以体会到竹工艺器物中“美”的内核。它的清新自然,简约高雅的风格,使生活更加朴素惬意,散发出一种返璞归真的宁静。

竹工艺器物是物质与精神相互交融的文化,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无法摆脱的依赖,在历史中得以延续,历史上发现的这些竹工艺器物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了中国文明的丈量尺度,是世代劳动者留下来的物质精神财富,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也要积极地参与到这些历史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去,将其中的“美”得以延续。

[1]吴夏娜.“竹”的国俗语义及其翻译[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文章来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gsynkzz.cn/qikandaodu/2021/0321/708.html



上一篇:中国古代墓志形制变迁中的设计思想内蕴
下一篇:结合教学模式在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投稿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辑部|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版面费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